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前言读后感
——这本不到两百页的小书是我在同办公室的历史老师桌上发现的,我坦言自己是个“历史白痴”,希望专业人士推荐点读物好增加点历史常识,她便笑着将这本书借给我,说是可做入门读物。
钱穆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近现代历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国学大师,更是与吕思勉、陈垣、陈寅恪并称为“史学四大家”。这本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是他结合自己的讲演稿所著。全书言简意赅,思路清晰,尤其是这本书的前言,围绕书名,层层递进,这种写作思路值得我们借鉴。
前言首先解释了如何用不到200页的篇幅讲述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——抓典型。中国历史悠久,朝代更迭,不同朝代政治多变,但是最重要的朝代只有五个:汉、唐、宋、明、清。“只讲此五个朝代,大体上便可代表中国历史之全进程”。
讲完书名里的“中国历代”,先生便开始介绍书名里的主题之一“政治”,在本书中的政治更主要指政治制度。在史学里,政治制度是专史,要想在一本书里完整介绍政治制度,难度可见一斑,钱穆先生也从7个方面论述了“此事甚不易”。所以钱穆先生给政治制度设定了范围:政府组织、考试与科举、赋税制度,以及国防与兵役。也就是说整本书会分别从这四个范围介绍汉、唐、宋、明、清在政治方面的得与失。
书名的最后二字“得失”是价值判断,具有一定的主观性,而这本书基于对政治制度的实际利弊进行判定。钱穆先生指出对于政治制度判定得失有两种角度:“历史意见”与“时代意见”,前者是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的切身之感 ,后者是后代人基于自己的环境及需要作出的评价。这本书将从历史事实的角度,“根据当时人的意见”来比较政治制度的好坏。
王梦迪
2022年10月